地藏经感应网
标题

地藏经全文翻译

来源:地藏经感应网作者:尹缠愧时间:2019-05-15 18:04:46
我亲自听到这么说:有一次,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报母亲生育之恩,知道母亲已生在忉利天,就上升到忉利天专门为母亲说法。就在那个时候,十方无量数世界,有不可说、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,听说释迦牟尼佛到忉利天为母说法,就都来随喜参加这个法会。


38)癃残:癃,音龙,手足不灵活也;又,小便不利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膀胱不利为癃”。残者,残疾也,如四肢、眼、耳、鼻、舌、嗓等有残缺者也。

39)悭吝:悭,音千,小气;吝,音林(入声),小气。《无量寿经》云:“爱保贪重”者是也,已得之物不肯舍,未得之物妄想取,正与“布施”、“舍”相反也。

40)畋猎:畋,音田,打猎也。

41)悖逆:悖,音被,违背;忤,音武,逆也,不顺从也。

42)鞭挞:挞,音蹋,打的意思。鞭挞,用鞭子打的意思。

43)哑:亦作喑哑,喑,音“音”,口不能发声;哑,口能发声而不成话语。

44)阙绝:阙,古时用作“缺”,缺少的意思;绝,断绝,一点也没有。

45)吾我贡高:亦称吾慢贡高,亦即自高自大之意。

地狱名号品第五

1)普贤菩萨:梵名输跋陀,又作三曼陀跋陀罗,译作普贤、遍吉。行弥法界曰普,位邻极圣曰贤。主一切诸佛之理德、定德及行德,与文殊之智德、证德相对,即理智一双、行证一双、三昧般若一双也,故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。《大日经疏》云:“普贤菩萨者,普是遍一切处,贤是最妙善义。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,纯一妙善,备具众德,故以为名。”其道场在四川山。

2)仁者:呼人之敬称。

3)大士:菩萨之通称也。有时亦称声闻及佛是大士者。《四教仪集解》云:“大士者,大非小也,士者事也。运心广大,能建佛事,故云大士,亦名上士。”

4)大阿鼻:又作阿鼻旨,阿为“无”,鼻为“遮”、“救”,译言无遮无救,言无人能遮止其入此狱,亦无人能救度其出此狱也,乃无间地狱中最苦者。

5)四角:将罪人身分成四块。依宣化上人之意,四角地狱即四围皆烧红之铁壁,顶上抛落铁火,罪人被驱于四角被铁壁所烧。

6)飞刀:空中有极大刀轮旋转落下,一著罪人身体,即头破血流,身无完躯。

7)火箭:无数亿烧得通红的铁箭密集射来,穿入罪人的身体,五脏六腑,刺割烧伤,惨痛不可言状。

8)夹山:罪人逃入山中,两山自动夹合,把罪人夹成糜烂,变成肉饼。

9)通枪:无数铁枪刺通罪人心胸腹背。

10)铁车:烧红的大铁车追逐罪人,把罪人碾得粉碎。

11)铁床:烧红的大铁床遍满地狱,皆见自身被卧床烧烂,或说罪人自见其身卧床上被鬼卒用种种刑具折磨受苦。

12)铁牛:能喷火的铁牛追逐罪人,令其被烧、被践踏、被角撞致死。

13)铁衣:烧红的铁衣从天而下,自然缠裹在罪人身上,把罪人烧烂。古德云:“现见袈裟离体,将来铁缠身”者,即此地狱也。

14)千刃:成千的烧红的匕首或利刃烧刺罪人。

15)铁驴:能喷火的铁驴追逐罪人,令其被烧、被践踏而死。

16)烊铜:把铜烧化了,或者把罪人抛下煮烂,或是用铜汁灌口。

17)抱柱:形如<封神演义>之“炮烙”,把铜柱烧红,凡是犯邪淫的男女,一见铜柱往往误以为是美男美女,往柱上一抱,即刻被火焚焦;业风一吹,死而复活,一见铜柱,又往上扑,又复烧焦,如是循环往复,直至业尽,方得出狱。

18)流火:此狱遍处火花四喷,平地铁水横流,这种流火遍及各处,令罪人无处可避,而被流火烧死。

19)耕舌:把罪人的舌头拉出,如耕牛一般地耕犁罪人,此乃犯口业的果报。

20)锉首:用刀把罪人的头颅片片锉碎。

21)烧脚:罪人踏上烧红的铁板,双脚被烫伤烧焦。

22)啖眼:啖,音淡,吃的意思,此狱有铁鹰,专好食啖罪人的眼睛。

23)铁丸:此地狱饥饿难当,但又无食可找。狱卒用烧红之铁丸令罪人吞食,入口即烧焦罪人的口、舌、喉、食道直至五脏六腑。

24)诤论:罪人一到此狱,自然嗔恨多端,其身上也生出铁爪锋刀,自相搏杀。

25)铁:,音夫,铡刀也,通称“斧”,如《列子·说符》云:“人有亡者,意其邻之子。”此狱用铡刀腰斫罪人之身。

26)多嗔:罪人腹内嗔火自焚其身,以嗔火故,复自相残杀。

27)叫唤:此狱中,狱卒将罪人掷入大锅汤中煮烂或大油锅中煎熬,令罪人痛苦而大声叫唤。

28)拔舌:此狱中,狱卒将罪人之口用铁杵打开,再用铁钩钩住罪人之舌,将其拔出。这是在生造口业所得的果报。

29)粪尿:此狱中,将罪人抛入极热的粪堆尿池之中,又臭又烫。

30)铜锁:用铜锁把罪人的颈项锁住,又用大铁练钩住,令罪人拖曳而行。

31)火象:有火象身上出火,追逐罪人,践踏罪人,令其烧死或被踏死。

32)火狗:《三法度论》云:“火铁燃烧,驱众罪人,煎熬令熟,熟已,复拖出,为恶狗所食。食尽,经风一吹又再活,还复如是,受报经百千劫。”

33)火马:火马身上着火,到处追逐罪人,践踏罪人。

34)火牛:火牛身上着火,到处追逐罪人,践踏罪人,用角抵触罪人。

35)火山:此狱由山而成,山上大火,无有空隙,罪人尽被火所焚烧。

36)火石:烧得极热之石,上压下铺,把罪人烧烂并磨成肉浆。

37)火床:与前大铁床地狱相似,此床大火熊熊,烧炙罪人。

38)火梁:把罪人悬挂在火梁上,周围皆是大火熊熊,将罪人烧焦。

39)火鹰:此狱铁树遍地,上有着火之铁鹰,专食罪人的双眼、耳鼻、脑髓、五脏六腑等。

40)锯牙:用锯锯罪人牙,或说用刀斧凿下罪人的牙齿。

41)剥皮:生剥罪人之皮,复用刀零割罪人身上之肉。

42)饮血:此狱中有恶虫,名朱诛虫,专门吸食罪人身上之血,令其乾枯而死。

43)烧手:用铁斗内盛炭火烧红,恒烙罪人双手。

44)烧脚:此狱遍地火炭烧红,无空隙处,令罪人奔走其上。

45)倒刺:此狱有山,山上有林,此林皆由刀剑带倒刺而成,逼令罪人上树,复被狱卒倒拖下树,倒刺尖刃便刺割罪人之身,令其体无完肤完肉。此皆由此罪人在生之时犯凶恶之邪淫,故遭此惨报。

46)火屋:将罪人关在铁屋之内纵火焚烧,令罪人无处可逃而被烧死。

47)铁屋:大铁城内,多诸铁屋,烈焰焚烧,无处可逃也。

48)火狼:着火之铁狼到处追逐罪人,烧、咬、踏诸罪人,令罪人心受惊恐,身受痛楚,口中狂呼,乃身口意三业所共感之苦果也。

49)圣道:圣者之道也。总称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之道也。《成实论》云:“圣道能破一切结使”。

50):音吉利,本指草本植物蒺藜,果皮有夹刺者。今作铁制带刺形如蒺藜之刑具,锋利如针,从空中飞来,刺罪人身,穿骨彻髓。

如来赞叹品第六

1)普广菩萨:普者,从心发智,智弥法界也;广者,以智导行,行满虚空也。乃以智慧、修行两者自利利他,成就佛道者也。

2)福德:行善所得之福利名福德,亦称一切之善行为福德。《无量寿经》云:“福德自然”。福者,利也;德者,得也,修种种善行而有所得,“善满曰得”。儒家称“五福”者,乃福寿、富贵、康宁、好德、考终也。常称“五福临门”者,此也。儒家称“五德”者,《论语》云:“子贡曰,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”。人具五福五德者,可为极圆极善之上人也。

3)合掌:合左右掌之十指以表吾心专一之敬礼法。又,名合二边令归于中道之义也。密教有金刚合掌,乃合掌而交叉手指也,《观无量寿经》云:“合掌叉手,赞叹诸佛”。

4)恋慕:恋者,依恋,有如小儿依恋父母;慕者,仰慕,如常人对圣贤有羡慕、恭敬、思齐(向他学习)之心。总表地藏菩萨德行高超,神力无边,智慧无尽,悲心无穷,令一切众生闻名而思念,恭敬、亲近、尊重、赞叹之意。

5)缯:缯,即彩缯。缯,是丝织品一类的织品,《汉书·灌婴传》:“灌婴,睢阳贩缯者也”。颜师古注:“缯者,帛之总名”。“”为彩之异体,彩缯乃带色彩之帛也。用带色彩的丝织品做成幢幡以为佛事装饰也,见下注。

6)幢幡:梵语驮缚若,为幢;梵语波吒迦,为幡。幢,音床,竿柱高秀,头安宝珠,以种种彩帛装饰者。幡,长帛下垂,为表佛、世尊威德所作之庄严具。幡具无量佛德,以顶触之,则生受轮王之灌顶,终受佛位之灌顶;故幡又名灌顶。

7)伎乐:伎,音寄,技艺也,伎乐者,有高能技艺之音乐。这里指众生以种种高雅、美妙悦耳之音乐供养地藏菩萨也。

8)诸横:横者,横死,即非自然死亡之暴死也,常称九横死:一、得病无医:无医生及医药之治疗而死者;二、王法诛戮:犯王法而被杀者;三、非人夺精气:耽于荒乐而不修身,为鬼怪乘隙夺其精气而死者;四、火焚:被火烧致死;五、水溺:被水淹死;六、恶兽啖:在于荒山野林而被猛兽所食;七、堕崖:由悬崖绝壁堕下而致死;八、毒药咒咀:为毒药或恶咒所咀咒而死;九、饥渴死:由饥渴所困而死。现代复有车祸、舟祸、飞机失事等等横死也。

9)贤劫千佛:过去之住劫名为庄严劫;未来之住劫名为星宿劫;现在之住劫名为贤劫。现在之住劫二十增减中有千佛出世,故名贤劫。住劫有二十增减,其前八增减中为佛之出世,于第九减劫始有佛,名拘留孙,是名千佛之第一,次为拘那含牟尼佛,次为迦叶佛,次即今之释迦牟尼佛。自此至第十增减之减劫有弥勒出世。次于第十增减劫中有佛子佛等九百九十四佛。次于第二增减劫之增劫有楼至佛出世,合计一千佛。

10)魇寐:魇,音厌,魇鬼也,常于梦中压人,令人口不能呼,身不能动,惊惶而醒也。《楞严经卷八》云:“贪罔为罪,是人罪毕,遇幽为形,名为魇鬼”。

11)瘵:,音汪,瘠病之人。《吕氏春秋·尽数》云:“苦水所多与伛人”。高诱注:“,突胸仰向疾也”。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云:“,弱也。《通俗文》:‘短小曰也。’”.瘵,音债,病也。《诗·大雅·瞻仰》:“士民其瘵”。亦指肺结核病,如痨瘵、病瘵。

12)宿殃:“宿”,指过去世,有时也指今世中过去的时日;“殃”,祸,罪也。宿殃,指过去所造的恶业形成的重罪,在现在或将来须得遭报也。

13)宿命:宿世之生命。佛谓世人于过去世皆有生命,或为天,或为人,或为饿鬼,畜生,展转轮回,谓之宿命。能知宿命者,谓之宿命通。

14)宿业:宿世所作之善恶诸业也。此处指宿世所作之恶业。

15)刹利:又称刹帝利,印度四姓之第二,译言田主,王种也,指国王、大臣等。

16)殊妙:殊者,事之超绝为世所希有者;妙者,不可思议之义,绝待之义,无比之义。此极言闻地藏经之功德,乃可得希有不可思议之安乐,非泛泛之世乐可比也。

17)胡跪:胡人跪坐之法也,此中有左跪、互跪、长跪三种。左跪者,右膝著地,其足趾竖地,右股置空,竖左膝,左足踏地,乃表敬意也。互跪者,以左跪时久则疲,左右两膝交互而跪。而佛法中以左跪为正跪,所谓“右膝著地”,乃正仪也。长跪者,两膝踞地,两胫上空,两足趾头拄地,挺身而立也。佛使丈夫互跪,尼众长跪,以女子体弱,长跪较互跪为易也。

18)流布:传布教法而无阻碍也。《十地义记一本》曰:“传布名流,无壅曰通”。

利益存亡品第七

1)脱获:脱,倘或,或许之意,脱获者,倘若获得,偶然侥幸获得之意。此意为普通众生即使在做好事的情况下,也是不明因果,碰巧做上,故不免又为恶也。

2)深邃:邃,音岁。深远也,这里‘深’,指造业深重,‘邃’,指入地狱的年代久远,即指此人业障深重,堕于大地狱而不能自拔也。

3)省:音醒,察看,检查,如反省、内省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吾日三省吾身”。又知觉、醒悟,如发人深省,引申为明白。《列子·杨朱》:“实伪之辨,如此其省也”。本经此处之意指后者,意为“应当明白那是作恶,堕恶道的路子”。

4)幡盖:幡,梵语波吒迦,长帛下垂,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之庄严具。幡具无量佛德,以顶触之,则生受轮王之灌顶,终受佛位之灌顶。盖,饰以宝玉之天盖。佛菩萨及讲师、读师之高座上所悬之物。天盖者,盖佛之顶上以避雨之具,原系天人供养,故称天盖。

5)本识:即第八识阿赖耶识。《唯识了义灯》云:“名本识者,谓是一切法之根本故。”阿赖耶识,译作藏识,含藏一切事物种子之义;译作“无没识”,执持其人可受用之一切事物而不失没也;译作心,具积集及生起二义,谓能积集种子,生起诸法也。

6)拜祭:拜者,跪拜。中国拜法与西域佛教拜法不同,也称三跪九叩,沿用道家的礼拜方式。佛教礼拜常用头面接足礼,即跪地后两掌心向上,头安于两掌中间触地也。祭者,祭奠。以供品(如灯香花烛食品之类)供鬼神享用,达到安慰亡灵及求鬼神满已愿。

7)魍魉:音网两。古代传说中的精怪,多由依草附木而生。《楞严经卷八》云:“贪明为罪,是人罪毕,遇精为形,名魍魉鬼。……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”。

8)圣分:圣,正也,能证正道,名之为圣。《大乘义章》云:“初地以上,息妄契真,会正名圣”。圣人者,大小乘见道以上断惑证理之人也。圣分者,能得见圣闻法的福分也。圣因者,造能得见圣闻法的因缘也。圣事者,行能得见圣闻法之事也。

9)殃累:以造恶所得之祸殃,连累他人或自己也。

10)无生:涅槃之真理无生灭,故称无生。观无生之理,则可破生死烦恼也。无生法忍者,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,信受通达、无碍不退,是名无生忍。以无漏真智证此理,名证无生法忍。

11)闻健自修:“闻”者,闻经中所说命终后,为亡者修功德、造诸善因之事也;“健”者,趁现在身体尚健,一息尚存之时也;“自修”者,自修自得也。

12)无常大鬼:无常者,梵语阿你怛也。世间一切之法,生灭迁流刹那不住,谓之无常。以无常故,生必有死也,死时有杀鬼至,名无常大鬼。《毗奈耶律三十四》曰:“于寺门屋下画生死轮……于轮上应作无常大鬼,发张口,长舒两臂,抱生死轮”。

13)冥冥游神:指人死之后的孤魂,它们通常寿命最长为四十九天,若是大善大恶之人,则少于此天数便转世去也。

14)营斋:斋,梵名乌哺沙他,又称布萨,清净之义,后又转为“时”义,指时非时也。以正午以前为“时”,正午以后为“非时”,即过午不食也。此为斋之本义,后又转为素食之义。又“斋戒”者,清心之不净为“斋”,禁身之过非为“戒”,此为斋之又一义也。又,“斋七”者,谓人死后七七日之斋会也,即以死后每七日一次斋会,以至七七四十九天的七次斋会也。营斋之会,供佛供僧,以清净之素食于午前供之,不得先食,不得染污。

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

1)恶毒鬼王:此鬼王以毒攻众生之三毒,以恶攻众生之十恶,令众生得离三毒十恶之过也。

2)多恶鬼王:众生一念具多恶,念念具无量恶。此鬼王现忿怒相,欲令众生止恶也。

3)大诤鬼王:大诤者,以大诤息众诤也。此鬼王令人解怨释缚,故名大诤。

4)白虎鬼王、血虎鬼王、赤虎鬼王:此类鬼王以兽形摄伏凶恶众生,令其向善也。

5)散殃鬼王:此鬼王对行恶众生散以殃祸,使众生知因果报应而改过不作也。

6)飞身鬼王:此鬼王统帅飞行夜叉,故名。

7)电光鬼王:此鬼王眼如闪电,令人生恐惧心也。

8)狼牙鬼王:此鬼王口露凶牙,令人生恐惧心也。

9)千眼鬼王:此鬼王全身有千眼,乃散瘟疫之神也。

10)啖兽鬼王:此鬼王统治百兽之鬼也。

11)负石鬼王:此鬼王令小鬼负石担沙、填河塞海。

12)主耗鬼王:此鬼王掌管百物之损耗,令众生知万物不可久保,免除贪心也。

13)主祸鬼王:对行恶众生加以横祸,一者对其报应,二者令人知因果不虚。

14)主食鬼王:即面燃大士,施饿鬼以衣食也。

15)主财鬼王:护人得财,即俗称财神也。

16)主畜鬼王:掌管六畜生长繁殖发育之神也。六畜指马、牛、羊、猪、狗、鸡也。畜,在此处音触,乃受人饲养之禽兽也。

17)主产鬼王:掌管送生、保产有关生育、产儿的神。

18)主命鬼王:主人生死之命,生时死时皆由其掌管。

19)主险鬼王:凡险要之处易生危险者,如高山峻岭、大海、深渊等处由他管理。

20)祁利失:翻作大力。

21)祁利叉:翻作火神。

22)阿那吒:依圣一法师所述,可能为哪吒太子,统领鬼神之神也。

23)大阿那吒:依圣一法师述,可能为多闻天王手下大将,统领一切鬼神。

24)诣:音义,到也。多用于到自己尊敬的人那里去,如长辈、圣人等。

25)恣:音字,任意,放纵。本经中之“恣”为“任意”之意。

26)头头救拔:即处处、次次救难拔苦之意也。“头头”即“处处”、“次次”之意。

27)蛇:,音元,即蝮蛇,亦称“龟壳花蛇”。蝮蛇,别称“草上飞”、“土公蛇”,是一种毒蛇,头呈三角形,颈细,背灰褐色,两侧各有一行黑褐色圆斑,生活于平原及较低的山区,以鼠、鸟、蛙、蜥蜴为食。蝮蛇在古代亦称“虺”(音毁)。

28)蝮蝎:蝮,见上注。蝎,音歇,也称“钳蝎”,体长,头胸部的螯肢和脚须均呈螯状。栖于乾燥地带,腹部长,有一尾刺,内有毒腺,捕食昆虫,能螫人,医学上以乾燥全虫入药,称“全蝎”。

29)须臾:片刻,一会儿。一昼夜为三十须臾,一须臾约合当今四十八分钟。

30)咄哉:咄,音多,呵叱声。发声使人猛省。哉是语气助词,相当于“啊”、“嗨”之意。

31)提携:携,音协,搀、拉、提、扶的意思。提携,领着手带着往前走的意思。

32)偈:梵语伽他,译作句颂、孤起颂、不重颂或作偈,偈陀。有几种意思:依三十二字为一组者,不问长短行别,称为一首‘卢伽陀’。不问三言乃至八言,凡四句者,谓之‘结句伽陀’。其中又分两种:赞叹佛德者,为孤起颂或不重颂;另一种为经文,称为祗夜,译作应颂、重颂。颂的意思是歌唱赞美,文句极为美丽,略称偈。又,偈者,竭也,把经中所有含义都包括尽了。

33)敕:音赤,告诫也。又,自上而下的命令也。这里指鬼王命令,告诫属下的小鬼应当保护礼拜、称念、供养佛菩萨像及读经的善人也。

34)歌乐弦管:歌,指唱歌;乐,乐器,音乐也;弦,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、铜丝或钢丝,这里指乐器;管,管乐,指笛、箫一类的管子做的乐器。这里指用唱歌或乐器来奏出、唱出种种音乐以取乐也。

35)精魅:精,指精怪,精灵。《首楞严经》云:“此名天地大力山精、海精、风精、河精、土精、一切草木积劫精魅,或复龙魅,或寿终仙再活为魅,或仙期终,计年应死,其形不化,他怪所附,年老成魔”。魅,亦精怪也,精灵也,义同上述。此种精魅,于无真知正见之修行者,伺其贪求境界,则入其体,种种妖异变怪,令人疑为神佛,以盲引盲终至堕入恶道也。

36)昧:,音昏,迷糊、神志不清楚,如头昏目眩。又思想糊涂,不明事理,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云:“吾,不能进于是矣”。昧,音妹,愚昧,无知,如昧于事理。经中之意谓:人于命终之时,六识不起作用,故如昏如昧,不明事理,不辨善恶,唯有随业受报也。

37)无相:谓真理之绝众相也,又称涅槃离男女等十相也。《涅槃经》云:“涅槃名为无相。以何因缘名为无相?善男子,无十相故。何等为十?所谓色相、声相、香相、味相、触相、生住坏相、男相、女相,是名十相。无如是相,故名无相。”依“有相”而言,有相者,有造作之相、有虚妄之相为有相。故知无相者,乃无造作之相(非造作之能现),无虚妄之相也。

称佛名号品第九

1)名号:“名”是相对此人本体而起,具有特殊性;“号”是相对于这一类人共性而起,具有普遍性。如观世音菩萨:‘观世音’为名,特指此位大慈大悲的圣者;‘菩萨’为号,通指具有菩萨德行的圣者。如释迦牟尼佛:‘释迦牟尼’为名,特指本师;‘佛’为号,通指具佛德者。

2)慈悲:与乐曰慈,拔苦曰悲,乃慈悲喜舍四无量之前二也。有三种慈悲:一、众生缘慈悲,以慈悲心视十方六道众生犹如父母亲人,常思与乐拔苦,此乃未断烦恼之修学人所起也;二、法缘慈悲:断烦恼之圣人已达法空,破我空而未破法空,一心令众生随其意而起与乐拔苦之心也;三、无缘慈悲:诸佛不住有为、无为,不住三世,故心无所缘,于一切众生等视无别,皆令得乐拔苦也。故知此三类乃有学、无学、佛或凡贤、圣者、佛之区别也。

3)无边身如来:即一切众生自性清净法身。《传心法要》云:“问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?师云,实无可见。何以故?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,不应更见。但无诸见,即是无边身。若有见处,即名外道”。“无边”者,广大而无边际也。

4)宝性如来:宝性者,佛性也,乃如来藏之异名也。真金在粪秽中,其性不变;如来藏性在众生烦恼中,不失真如清净之性,故云宝性。《宝性论》云:“尘劳诸境中,皆有如来藏,下至阿鼻狱,皆有如来身,真如清净法,名为如来体”。真如在烦恼中,名如来藏;真如出烦恼,谓之法身。依《佛性篇·如来藏品》云,藏有三义:一、所摄之义,真如立于众生之位,则含和合不和合二门。和合门者,生一切染法;不和合者,生一切净法。一切染净之法,皆摄于如来之性,即真如,故云如来藏。二、隐复之义:真如在烦恼中时,为烦恼隐复如来之性而不显,故名如来藏。三、能摄之义:真如在烦恼中,含摄如来一切果地之功德,故名如来藏。若能于刹那间见此佛性,则必能从性起修,直至成佛也。

5)波头摩胜如来:波头摩,又作钵特摩、波昙摩、钵昙摩,译作赤莲华,其花茎有刺者。印度有四种莲:青黄赤白,以红莲为胜,故云波头摩胜,梵汉双举也。红莲华者,表一切众生之本心也。众生之本心能造万物而不为万物所污,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也。波头摩胜如来者,乃一切众生之本心也。

6)师子吼如来:师子吼者,佛在大众中为决定之说而无所畏,如狮子吼而百兽伏也。<涅 经>云:“师子吼者名决定说”。决定说者,是实非权,以名一乘大法也。一乘大法者,令一切众生悉皆成佛,非以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为究竟也,乃诸法实相也。

7)拘留孙佛:又作俱留孙佛、鸠楼孙佛、羯罗迦村驮,译作:所应断已断、灭累、成就美妙等。当于过去七佛之第四佛,现在贤劫千佛之第一佛也。谓已断一切惑障也。《宝积经》云:“过去有佛,曰无量勋宝饰净王如来。其时有转轮圣王住清净大城,名勇群王,王有千子,第一名净意,第千子名意无量”。第一子净意,即拘留孙佛也,第千子意无量,即楼至佛也。此千子即贤劫千佛之前身也。

8)毗婆尸佛:亦作毗钵尸、毗婆沙、维卫等,过去七佛之第一佛也,译作胜观,种种观,种种见等。释迦菩萨第三阿僧祗劫满时,遇此佛初修百大劫种相之福,又由赞其佛之精进力,超九劫而成佛,可知此佛出世在九十一大劫之前也。心为万法之主,观心者,即观察一切也。能观心者,究竟解脱,不能观心者,永处缠缚。

9)宝胜如来:出世之宝,宝中极胜,故名宝胜。此宝乃涅槃四德常乐我净也。常者,涅槃之体,不变而无生灭也,随缘化用而常不绝也;乐者,涅槃之体,寂灭永安也,运用自在,所为道心也;我者,法性不变易也,作用自在也;净者,涅槃之体,离一切垢染,目之为净,随缘而处而不污名净。破烦恼名净,破有业名我,离有报名乐,离生死名常,如来已证涅槃,具四德,故名宝胜如来。

10)宝相如来:智者大师云,实相尊贵,故名宝相。宝相者,诸法实相也。《金刚经》云:“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”;“是实相者,即是非相”。《无量义经》云:“无相不相,是名实相”,无相者,无十相也,无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生、住、坏、男、女之十相也;不相者,不取涅槃相也。离二边,不执中也。如来智证实相,尊贵无上,故名宝相如来也。又,宝相者,指佛相好无比也。

11)袈裟幢如来:袈裟者,《释氏要览》云:“大集经云,袈裟名离染服,贤愚经云出世服;如幻三昧经云无垢衣,又名忍辱铠,又名莲华服,谓不为欲泥染故。又名幢相,谓不为邪所倾故。又名田相衣,谓不为见者生恶故。又名消瘦衣,谓著此衣烦恼消瘦故。又名离染服,去秽衣”。以此衣具人天宝幢相,生梵天之福,乃三世如来宝幢之相,闻此名者,能生实相也。

12)大通山王如来:依圣一法师解,大通是般若,山王是佛德,若人修般若之智能证法身时,则能通达一切法,故名大通。法身具常乐我净四德,犹如须弥山由四宝所成,故名山王,以须弥山乃一切山中之王也。

13)净月佛:佛真法身,清净无染,犹如虚空,随机应现,如水中月,月在水而不染水,佛在世而不染尘,故名净月佛,乃以喻为名也,以法为名也。

14)山王佛:佛功德巍巍,犹如须弥山王,故名。

15)智胜佛:佛之智慧于一切众生中最胜,故名。

16)净名王佛:净谓清净,乃真如理体;名,谓名字,乃召体之用。以名而召体,称名而令人想物也,故有钩召之义,钩召之用。能以称名功德,得证真体之果,故名净名王佛。

17)智成就佛:佛成就一切种智,故名智成就佛。

18)无上佛:无上正等正觉乃佛之智慧也。声闻、缘觉虽有正觉而其心未普;菩萨有正觉、有正等普心而未能达于究竟,唯佛方得究竟穷了法源,故称无上也。佛证涅槃,乃法无上;佛为众生中无上,乃生无上也。

19)妙声佛:佛之梵音,清净柔软,深远微妙。三十二相之第二十八相为“梵音深远相”。《无量寿经》云:“或闻佛法僧声、波罗密声、止息寂静声、无生无灭声、十力无畏声,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、大慈大悲喜舍声、甘露灌顶受位声,得闻如是种种声已,其心清净,无诸分别,正直平等,成熟善根”。阿弥陀佛佛国一切音声皆为阿弥陀佛愿力变化所作,阿弥陀佛为一切佛之王,故其音声即妙声佛也。

20)满月佛:佛之功德一切圆满,无余无欠,故以十五夜之月比喻其圆满也。

21)月面佛:佛面犹如清净圆满之月,亦如千日所放之光明,此清净圆满之光明普照十方世界,慈悲喜舍悉皆具足。

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

1)校量:校量又曰较量,较校虽通而以校为本。比量物之多少曰校量。又,校量叹,欲赞叹某种功德,先假举一大功德,使知其份量,而后以之况知其他功德之更大也。天台嘉祥谓之格量叹,慈恩谓之校量叹。《法华经·随喜功德品》所明者,其一例也。《金刚经》中多次以七宝、大千世界、微尘等以明诵经、讲经功德,此其又一例也。

2)回向:以一切所修之善根,转向于众生,转向于佛道也。

3)净居天主:色界四禅天,证不还果之圣者所居之天。有五处:无烦天,无一切烦杂处;无热天,无一切热恼处;善现天,能现种种胜法处;善见天,能见种种胜法处;色究竟天,色界天最胜处也。《俱舍颂·疏世品》云:“此五名净居天,唯圣人居,无异生杂,故名净居天。”

4)六欲天主:欲界六重天之天主也。见第一品中注10、注49~53。

5)檀越:梵语陀那钵底,译作施主。“越”为施之功德,谓已越贫穷海之义也。《寄归传》云:“梵云陀那钵底,译为施主。陀那是施。钵底是主。而言檀越者,……意道由行檀舍,自可越度贫穷。”

地神护法品第十一

1)坚牢地神:亦称坚牢地祗,坚牢地天。大地神女之名,义为地之坚牢与神之不坏也。欲求资财珍宝伏藏、神通长寿妙药、疗治众病、降伏怨敌、制诸异论时,可结道场,如法求之。《金光明最胜王经》第八品为“坚牢地神品”;《金光明经》第九品为“坚牢地神品”,《观佛三昧经》及《大日经》中,皆言及坚牢地神。

2)观音菩萨:旧称观世音,略称观音;新称观世自在、观自在。观世音者,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;观自在者,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。观音有六观音、七观音、乃至三十三观音。但常称之观音为六观音中之圣观音,如《法华经·普门品》及《观无量寿经》中之观音乃观音之总体。与西方弥陀四菩萨之最初法菩萨同体。显教以为阿弥陀佛之弟子,密教以为阿弥陀佛之化身。与大势至菩萨同为弥陀之二胁士,而赞其教化。观音之本地乃正法明如来,为济度众生而现菩萨身也,见《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》。《悲华经》云:于阿弥陀佛涅槃后,观音成佛,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如来。《观音授记经》云:“阿弥陀佛灭度后,补处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。其净土在印度南海岸补陀落迦山。观音顶戴阿弥陀佛,《般舟赞》曰:“天冠化佛高千里,念报慈恩常顶戴。”经云:观世音名宝意,作日天子;大势至名宝吉祥,作月天子;虚空藏名宝光,作星天子。

3)龛室:龛,音“看”,安置佛像之小柜或石室也。又称“塔下室”,用以贮存僧人遗体。

4)丰壤:此处“壤”即“穰”也,古时壤穰相通。五谷丰收曰穰。故知丰壤者,即丰穰、丰收也。

5)虚耗辟除:虚者空虚、空乏;耗者,消耗,指意外的损失。此句意为以诵《地藏经》之功德力,可免除种种意外之损失也。

6)水火盗贼:指种种祸事:“水”指水灾;“火”指火灾;“盗”指失窃被盗,丢失财物;“贼”指凶恶杀人放火抢掠之恶人也。

7)辄闻于耳:辄,音哲,“常常”之意,“总是”之意。此句为“常常听到”之意。

8)圣贤:圣人与贤人也。圣乃正之义,初地以上息妄契真会正,名圣。有圣法之人,得圣戒、圣定之人,指大小乘见道以上,断惑证理之人,常以指佛菩萨。贤乃和于善,虽离恶,而未发无漏智,不证理,不断惑,尚在凡夫之位。以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为三贤;以初地至十地为圣。

9)拥护:拥者,亲而围之,拥戴也;护者,呵护,保护也。

见闻利益品第十二

1)顶门:佛顶最上处,即中医所谓“百会”穴,此是最高处,以无有更上,非凡夫能见,亦号无见顶相。佛法和合,出生最上功德,故于顶门放光,光即功德也。诸佛以佛光度生,佛光出生一切无上功德,故佛光即无量清净恒沙性功德也。

2)大毫相光:世尊眉间有白色之毫相,右旋宛转,如日正中,放之则有光明,舒之即长五尺,卷之即如旋螺。表理显明称白,教无纤隐为毫。此大毫相光具涅槃之德,以法身德故曰“大”;以解脱德曰“毫相”;以般若德故名“光”。

3)白毫相光:指“施”度。白者,众色之本,亦表清净无染之体,万法之理显示明白,故称“白”也;以解脱德,故名“毫相”;以般若德,显一切法空,自性流露,性光外溢,故名“光”。布施为诸法之本,内舍悭贪,外利众生,能到彼岸,故以白毫相光表之。

4)大白毫相光:布施究极,三檀等施(财、法、无畏也),三轮体空(施者、受者、施物),则现布施之实相,能至涅槃根本,故名大白毫相光。

5)瑞毫相光:指“戒”度。瑞表吉祥,以持戒故,恶止善生,一切吉祥也。

6)大瑞毫相光:持戒究极,见尸罗实相,具三聚净戒(摄律仪戒,乃五、十、八,具足诸戒也,以止恶为义;摄善法戒,修十善乃至一切善法为戒,以生善为义;摄众生戒,以利益一切众生为戒,亦称饶益有情戒),故名为大也。《华严经》云:“戒为无上菩提本”。

7)玉毫相光:指“忍”度。玉表无瑕,指忍辱,则令诸恶不起,烦恼不生也。

8)大玉毫相光:忍辱究极,指得无生法忍,见忍辱实相,具无量功德也。“无生法忍”参见第七品“无生”之注。

9)紫毫相光:指“勤”度。精进勇猛修一切善法也。精而不杂恶法,进而不退善法也。

10)大紫毫相光:精进究极,指身心两忘、能所双亡,不见有精进相,不执有精进功。离妄名精,悟理名进,故名大。《法句经》云:“若起精进心,是妄非精进,若然心不起,精进无有涯”也。

11)青毫相光:指“禅”度。禅定也。青属东,东方为群动之首。动中有不动,境动而心不动,故名禅定也。

12)大青毫相光:禅定究极,指佛定也。“那伽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”,乃“首楞严定”也。那伽者,译作龙或象,喻其有大力,亦称不来,以罗汉与佛不来生死道也。身变龙而定止于深渊,称为那伽定。“首楞严定”者,佛所得定也,名一切事究竟,亦佛性也。菩萨得此三昧,诸烦恼魔及魔人无能坏者,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芥子中,令诸山河日月星宿悉现如故而不迫迮。

13)碧毫相光:指“慧”度。般若者,乃照空之“慧”也。般若之慧,能空一切相,破一切执,成一切智,令到涅槃之彼岸也。碧以名玉中之最贵者,喻一切法以般若为最也。

14)大碧毫光:指出世般若。般若能导一切法到彼岸,周遍法界,无一法而非佛法。

15)红毫相光:指“方便”度。能令众生解粘去缚,断惑证真,犹如红光普照大千世界。善巧方便,自积功德,复令一切众生得以济度也。

16)大红毫相光:方便究极也。乃一乘方便。《法华经》云:“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。但以假名字,引导于众生,说佛智慧故。诸佛出于世,唯此一事实,余二则非真”。可见一乘之方便乃究竟之方便,是实非权也。

17)绿毫相光:指“愿”度。修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之大愿也。发愿‘入生死,度苦厄’乃艰难事,以其难行能行,故愿大也。绿者,如绿叶复荫,上求佛光,下荫众生也。

18)大绿毫相光:愿究极也,如地藏菩萨发愿:“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,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”。乃大愿之究竟也,离两边,绝能所,无相故大。

19)金毫相光:指“力”度。力有思择力(决断善恶,择善而处)及修习力(勤修善法精进不退之力)。以力渐增,由凡及圣,故可以神力济度众生。

20)大金毫相光:“力”度究极也。指佛之十力。佛之十力唯佛方有,故为“力”度之究极也。佛具足十力,方便济度众生也。佛之十力乃:一、知觉处非处智力;二、知三世业报智力;三、知诸禅定解脱三昧智力;四、知诸根胜劣智力;五、知种种解智力;六、知种种界智力;七、知一切至所道智力;八、知天眼无碍智力;九、知宿命无漏智力;十、知永断习气智力。

21)庆云毫相光:指“智”度。修自利利他之智也,异于前六度之智者,前为照“空”之慧;此名照“有”之智,前称“慧度”,此称“智度”。佛法大海,唯智能度,如庆法云,遍复一切生死大海也。

22)大庆云毫相光:智度之究极,乃一切种智也,庆法界之云,复涅槃之海,故名大。

23)千轮毫光:指“慈”。能与世间种种之乐。

24)大千轮毫光:指无缘大慈,与法界众生以出世入涅槃之究竟大乐也。

25)宝轮毫光:指“悲”。能拔济世间种种苦难,离我执分别之心也。

26)大宝轮毫光:指同体大悲,令法界众生皆得脱离‘分段生死’及‘变易生死’两种生死,究竟自在也。离我执法执分别之心也,慈悲能离分别,故成妙观察智也。

27)日轮毫光:指“喜”。随喜他人种种功德,无私无畏,犹如日光普照大地,令万物温暖,生长繁茂也。喜者,离于垢染之浊心,清净名喜。

28)大日轮毫光:喜至究极也,大喜也,一切众生悉皆成佛,方称佛之本怀,如地藏之“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”,阿难之“如一众生未成佛,终不于此取泥洹”也,如大日轮令一切万物悉皆圆满成熟也。

29)月轮毫光:指“舍”。两边皆离,如怨亲俱舍也。以一切功德回向众生界,离我执之心也。

30)大月轮毫光:大舍也。以一切功德悉皆舍于有情,回向法界,离我执法执之心也,如大月轮普照大地,皆令清凉也。喜舍能离执著,故成平等性智也。

31)宫殿毫光:指三乘菩提,如登法王之殿。三乘菩提者,声闻乘得罗汉果位,缘觉乘得辟支佛果位,菩萨乘得佛果位,三乘各各破其应破之有漏,初转第八识之依正,皆登法王之殿也。

32)大宫殿毫光:指一乘菩提,究竟证佛果位也,于一切法皆得自在。破一切漏,成法身体,证大圆镜智也。

33)海云毫光:指三乘之涅槃,遍复生死大海,如大海之云也。三乘初转第八识,各得权实之智。(唯佛得实智,余皆权智也。)

34)大海云毫光:指一乘之涅槃,遍复法界之大海也。证无边智境,直缘中道,知一切法一相寂灭,并识一切法种种行类差别,有空双照,名一切种智,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,乃如来万德之总本也。

35)超圣因事:圣因者,能得见圣闻法之因缘也。见第七章注。超圣因事者,指地藏菩萨具不可思议智力,说法度生,令离生死苦,得涅槃乐之超凡入圣之事也。

36)证十地事:十地者,修大乘菩萨道,必先破尽见惑方可入圣位,称‘地上菩萨’。故知:十信为‘外凡位’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为‘内凡位’或贤位(称三贤位),此皆在凡夫位之列,以其尚未破尽见惑也。十地者:初地、欢喜地:菩萨满初阿僧祗劫之行,成就“施”度,初得圣性,破见惑,证二空性,生大欢喜也。二、离垢地:成就“戒”度,断修(思)惑,除毁犯之垢,身心清净。三、发光地:成就“忍”度,断修惑,得谛察法忍,智慧显发而现光也。四、焰慧地:成就“勤”(精进)度,断修惑,慧性炽盛。五、极难胜地:成就“禅”度,断修惑,和合真俗二智使之相应。六、现前地:成就“慧”度,断修惑,发最胜智,使现前无染净差别。七、远行地:成就“方便”度,发大悲心,亦断修惑,远离二乘自度也。八、不动地:第三阿僧祗劫之始也。成就“愿”度,断修惑,作无相观,任运无功用相续。九、善慧地:成就“力”度,断修惑,具足十力,于一切处知可度不可度,能说法也。十、法云地:成就“智”度,亦断修惑,具足出生无边功德,如大云复空出清净水。“证十地”者,谓地藏菩萨早已自证十地之果,复能起大悲大智之心,化度一切众生,令皆得证十地也。

37)怜悯:见人受苦而起的慈悲之情。

38)五衰相:天人将死时所现之五种衰败之相,诸经所说不一。《涅槃经》云:“释提桓因,命欲将终,有五相现:一者衣裳垢腻,二者头上花萎,三者身体臭秽,四者腋下汗出,五者不乐本座。”<俱舍论>说大小之五种衰相:“然诸天子将命终时,先有五种相现:一者、衣服严具出非爱声;二者、自身光明忽然昧劣;三者、于沐浴位水着身;四者、本性嚣驰,令滞一境;五者、眼本凝寂,今数瞬动。此五衰相现,非定当死。复有五种大衰相现:一者、衣染埃尘;二者、花蔓萎悴;三者、两腋汗出;四者、臭气入身;五者、不乐本座。此五相现,必定当死。”

39)璎珞:梵语枳由罗,编玉悬于身以为装饰之具。印度男女贵族多用此。

40)陈白:陈者,陈述;白者,表白。向佛陈说,恭敬发问,表白自心之意。又赞叹佛的话语,也称“白佛”。

41)五辛:即五荤,凡物辛臭者皆曰荤。《梵网经》云:“若佛子不得食五辛:大蒜、(音谢)葱、慈葱、兰葱、兴渠。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,若故食,犯轻垢罪。”《楞严经》云:“诸众生求三摩提,当断世间五种辛菜,此五种辛,熟食发淫,生啖增恚。如是世界食辛之人,纵能宣说十二部经,十方天仙嫌其臭秽,咸皆远离。”其中:“葱是薤(音谢)即韭菜,俗称“头”,可作酱菜及入药”。“慈葱”即普通之葱,包括大小葱。“兰葱”是小蒜。“兴渠”生于新疆于阗,色白,其臭如蒜,中原无此物也。

42)忤身:忤,音“五”,违逆,抵触也。忤身者,指以种种违逆之言、行、事伤其身心,令不得安乐也。

嘱累人天品第十三

1)嘱累:以佛之圣旨而言,嘱为佛之嘱咐,累是烦汝宣传;以菩萨之修持而言,嘱是顶受所嘱;累是甘而弗劳;以授受之谊而言,佛为金口所嘱,菩萨以丹心顶戴也。

2)火宅:三界之生死譬如火宅也。《法华经·譬喻品》曰:“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,众苦充满,甚可怖畏。常有生老病死忧患,如是等火,炽然不息”。乃法华经七喻之一。

3)门首:指造恶众生命终之后,将欲堕入地狱而尚未入地狱之处,犹如处于地狱门首尚未进门也。

4)虚空藏:又名虚空孕,菩萨名,空慧之库藏,犹如虚空,故名虚空藏;包藏一切之功德,犹如虚空,故名虚空藏。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之中尊也。《大集经·虚空藏品》谓为从此东方大庄严世界一宝庄严佛所之菩萨。《虚空藏菩萨经》谓为从此西方一切香集依世界胜华敷藏如来所之菩萨。密宗以为金刚界之曼荼罗,在贤劫十六尊之中。若人欲求福智,当归依此菩萨,以明星为虚空藏菩萨之化身。

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。

以上就是地藏经全文翻译了,这些翻译是能够让我们知道地藏经的含义,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修行的。以上只是作者对文章的一些理解,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海涵。

相关推荐
热点栏目
推荐阅读
1998年10月19日出生的人五行 1998年10月19日出生的人五行

1998年10月1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?公历1998年10月19日...

1998年10月12日出生的人五行 1998年10月12日出生的人五行

1998年10月1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?公历1998年10月12日...

1997年9月3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3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

1997年9月3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?公历1997年9月30日...

1997年9月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

1997年9月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?公历1997年9月5日出...

1998年10月14日出生的人五行 1998年10月14日出生的人五行

1998年10月1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?公历1998年10月14日...

最新文章
想见广寒宫殿,正云梳风掠 想见广寒宫殿,正云梳风掠

想见广寒宫殿,正云梳风掠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...

想文君望久,倚竹愁生步罗 想文君望久,倚竹愁生步罗

想文君望久,倚竹愁生步罗袜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...

惩忿如摧山,窒欲如填壑; 惩忿如摧山,窒欲如填壑;

惩忿如摧山,窒欲如填壑;惩忿如救火,窒欲如防水...

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,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,则可

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,则可以发愤矣。古诗原文[挑错...

想得玉人情,也合思量我。 想得玉人情,也合思量我。

想得玉人情,也合思量我。...

想翠竹、碧梧风采,旧游何 想翠竹、碧梧风采,旧游何

想翠竹、碧梧风采,旧游何处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...

想乌衣年少,芝兰秀发,戈 想乌衣年少,芝兰秀发,戈

想乌衣年少,芝兰秀发,戈戟云横。古诗原文[挑错/...

想边鸿孤唳,砌蛩私语。 想边鸿孤唳,砌蛩私语。

想边鸿孤唳,砌蛩私语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自宋...

惯看宾客儿童喜,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,得食阶除

惯看宾客儿童喜,得食阶除鸟雀驯。古诗原文[挑错/...

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,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,则可

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,则可以发愤矣。...

手机版 网站地图